返回首页

一(yī)目(mù)了(le)然(rán)到底什么情况?

时间:2023-11-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3年11月13日,由北京画院主办的“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开幕仪式。展览汇集了北京画院29位在职画家的艺术创作58件套,较为全面地展现个人最新力作的同时,也将北京画院整体的创作水平与面貌呈现给广大观众。

  近几年来,北京画院的工作聚焦到在职艺术家影响力的建构上:首先,为每位艺术家拍摄纪录短片《技与道》,在中央电视台及网络平台上播出,向观众解密画家们如何构思创作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其次,在2020年北京画院策划推出“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不仅向观众展示精彩的艺术作品,还将艺术家创作的草图和过程展示给广大观众,此展先后赴深圳、南昌、南京、苏州、榆林等地举办巡展,在全国美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程大利“点”郭宝君:这组作品选取的画面是很典型又很深刻的藏族同胞生活瞬间,为浓缩了生活场景并深刻反映出历史、民俗和宗教力量的作品,整组作品有很独特的形式感,构思简约却蕴藉丰富,高度概括却生动感人,又区别于当下反映民族题材作品的表面性和雷同化。画家的美学修养、人文积淀和绘画功力在这一组作品中表现得很充分,堪称优秀。

  王志纯“点”莫晓松:在当代工笔画形式多样的创作格局中,莫晓松的花鸟画以细腻的情感体验、深厚的人文内涵、明丽精致的艺术语言和轻松自如的技法表现见长。莫晓松的花鸟画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美感。他创造了既属于自己也属于新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语言,为当代中国花鸟画迈向新的时代高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2021年,在郭宝君副院长与乐祥海主任的提议下,北京画院艺术部与理论研究部提出“点画集”的概念。“点画”即是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充分利用北京画院多年来积累的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资源,邀请批评家“一对一”地参与对在职画家的研究与评论。先由画家提供自己比较满意的代表性作品,再由批评家从自己的角度挑出作品进行点评,并对画家进行综合评价。经过升级后的“点画”展,不仅可以将这样前所未有的集体“点将”生动而不失严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可以让大家由此找到兴奋点,从而达到学术研究的一次“活用”。

  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艺术评论是推动美术创作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是批评家与艺术家“一加一”携手举办的展览。批评家既是此次展览的主角,也是此次展览的观众,通过点评中所蕴含的“诚实的智慧”,帮助观众学会如何判断艺术、理解艺术。

  张晓凌“点”买鸿钧:观买鸿钧的山水作品,我想到了八个字:朴拙古厚、空简秀润。这八个字,也可作为,也可作为买鸿钧两种山水体格的名称,即“朴厚体”“空简体”。前者承北方山水画派的余绪,结体古奥奇崛,境界阔远而深闳;后者借江南小景,多破前人遗法,结构、笔墨皆依心游艺,尽显发乱钗脱的异端之美。

  张鹏“点”李雪松:李雪松以传统笔墨为根基,逐渐进入探索生命本体形态的自觉状态。他笔下隐秘的密林,与世绝息而葳蕤生长。繁复的取象以及画面表现出的纵深感,是画家面对参天巨木时的情感外化,密而不乱,表明画家在无序中寻找有序,遵循植物的生长势态并对画面进行分割、排布,营造一种形式意趣,其中也包括设色的夸张与非现实空间的建构。

  目前,北京画院设有山水、花鸟、人物、油画四个创作室,画家们立足当下,从不同维度对艺术创作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积累。每位画家在探索不同个性语言的同时,开始注重绘画的文化内涵底蕴与文脉传承,从构图到笔墨、从时空搭建到情绪传达虽不尽相同,但传承至今的艺术让我们与过去统一起来,对今天所做的一切更加有信心。

  吕晓“点”王冠军:王冠军回归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理念,去除不必要的细节,突出人物的特征,通过主观的概括和加工,使人物形象界于主观和客观之间。

  巫鸿“点”彭薇:彭薇作品的复数空间透露出她的多元思维方式,但这些不同尺度和维度的系列——她的或微或巨,或平面或立体的作品——都被一条线索贯穿:它们都以女性为起点和终点,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传达的都是艺术家与曾经存在过的女性形象的跨时代对话。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她追求的并不是真实或虚构的女性类型,而是她对这些类型的回应和再造。

  北京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以传统笔墨为根基,有继北方山水画派,承续峭拔风骨;也有借江南小景,尽显灵动的韵致,其所彰显出的不同山水品格皆来源于生活,依托于个人的日常经验与现实感受,使得有限的画面结构给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北京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以包容的襟怀接纳多元的审美元素,以既属于自己也属于新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语言,对当代中国花鸟画迈向新的时代高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北京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将技术语言与观念意识充分匹配起来,借由人物服饰的华美、神情的灵动,以独特的形式感深刻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传达出艺术家与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强调对绘画性的捍卫,实质是希望绘画走向纯粹,即绘画只关乎绘画自身,在语言与修辞、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理想、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点。

  宛少军“点”雷波:他把壁画临摹,与其说是摹写,倒不如说是一幅已具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作品,与壁画的真实状态相去甚远。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雷波如何把线条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因素,恰到好处地悄然融入人物的结构与色彩表现中,并在画面上和谐一体地呈现出来。在数十次的石窟寺和开化寺的写生与临摹,他已经悄然完成了中西方艺术方式的深度融合。

  张涛“点”马琳:马琳在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点,打破了写实性油画偏于塑造纪念碑般的固态瞬间。他的绘画语言实际是如流水一般的接近时间,亲近光阴,更加接近了存在的意义。他无意为某一种具体的人物塑像,在他的笔下,所有的人物,只不过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粟,历史云烟中的一缕,映照着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美术馆2023年立冬后的首个展览,力图呈现出艺术家们饱满的创作状态和批评家们活跃的学术氛围。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了“点画——当下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北京画院邀请参展的中青年理论家以及画院在职画家展开研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