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华润置地又变了

时间:2024-02-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4年方才走过1月有余,不少头部房企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组织重塑,很多房企的动刀意向艳姐也早有耳闻,基本都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手起刀落。

  总结来说,原本的7个大区,直接缩减到了5个,并且只有3个大区依旧保持原名,而片区公司则一次性减少了8个。

  当时原本的华南大区被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就此华润置地形成了深圳大区、华南大区、华西大区、华中大区、华东大区、华北大区、东北大区7个大区的格局,并同步对大区的部门进行了精简。

  后来华润置地再发生组织上的重大变动是在大区变革的一年后,全面对城市公司架构进行了整合再梳理。

  那一波调整中,诸如华东大区就从原本的9大城市公司缩减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6大片区公司。

  此后,华润置地也曾多次做过调整,2022年年底时片区公司缩减至32个,后来又陆陆续续缩减到了2024年调整前的28个。

  放在别的房企,3年的时间,都够分分合合好几轮了,华润置地在大区的架构变化上已经算是相当克制的了。

  当然,开年做架构调整,之所以成了很多房企的常规操作,通常是因为这恰好是验收过去一年成绩的时刻,根据不同的区域、城市、业务交出的成绩单做相应的调整更能服众。

  而其中,东北大区本就常年业绩垫底,上一次在倒数第二还是在2020年——那一年的倒数第一是华中大区。

  但是在2022年以前,东北大区的业绩都是在200多亿,2021年达到了254亿元,2022年却直接跌至176.32亿,去年又进一步下滑。

  华西大区吞下武汉、长沙片区公司变身中西部大区,艳姐猜测是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去年表现确实亮眼,算是一种奖励;另一方面,同上,就近原则合并。

  毕竟如果这么看去年业绩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华中片区,像这样被直接解散、瓜分至各大片区,似乎显得有些冤枉了。

  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当分明的业绩阶梯——形成梯队式排位的大区布局,或许也是华润置地这次变革的考量标准之一。

  对标来看,艳姐猜测华中大区的取消拆分可能也跟其仍未线亿级区域有关,加上处于中部的华中本就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拆分性强,虽然表现尚可,但不如对其他大区做一些补强。

  而这次大湾区的这两个大区能够安然度过,或许也跟其去年业绩表现不错有关,但是断层的问题存在在这里,如果未来华南和深圳大区不能跟上步伐,5个大区的格局能延续多久依旧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或许某一天:

  大区这一层级在华润置地内部将变成相对虚的存在,片区和总部将充分拉通,管理更扁平更落地,更聚焦一线。

  所以前面大区的整合拆分动作在某种意义上,对片区影响并不会太大,影响片区和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实则是:

  在组织管理和变革上,民企一向都要走在前列,更大胆更创新更扁平,而身为央企,华润置地在组织架构上能做到今天这一步还是相当不易的。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