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古老文化在网络世界焕发新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在未来的年年岁岁中持续繁荣
今年6月,同江第十一届中俄边境文化季上,一件泛着银光的大马哈鱼鱼皮画作品在我指尖翻转,跃动的鲤鱼、翱翔的海鸥、层叠的水波纹相继浮现,围观的外国友人发出阵阵惊嘆。这让我分外自豪:我们赫哲族的传统手艺成為展示我国文化魅力的一扇窗。
鱼皮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赫哲族流传了数百年。15年前,我第一次带它去哈尔滨的展销会。一位客人瞅了半天说:“好看是好看,可挂家裡格格不入”。这句话点醒了我,要让古老的民族艺术被更多人喜爱,就要拥抱现代生活,主动融入时代潮流。
於是,我跟姐妹们琢磨起来:鱼皮厚,就用激光微雕打薄﹔顏色单调,就调矿物顏料晕染﹔内容古板,就把冬奥吉祥物、十二生肖统统“请”上来……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门非遗技艺,也让原本鲜為人知的古老手艺成為时代精神的新载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创新转化不是把老手艺拋弃,而是让它像发面一样,把老酵母揉进新面粉,这样蒸出的馒头更筋道、更有滋味。
“酒香也怕巷子深”,现代化的商业渠道对任何產品都很重要。过去,我们卖鱼皮画,靠的是“赶集+摆地摊”。2018年,我把鱼皮画带到网络平台,没想到第一场直播就涌进1万多名观眾。那天半夜,我带着两个徒弟打包到凌晨3点,纸箱摞得比人还高。后来,有关部门帮我们建起非遗工坊,我们的鱼皮画再也不用靠赶集“碰运气”。通过工坊的电商渠道,小小的鱼皮画从地摊走进大市场、成了致富好帮手。接上网线,连上產业链,偏远的乡屯也能变成市场关注的焦点,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一次次邂逅中被世界认识。
紧跟时代潮流,还要把文化的根留住。我们把赫哲族的伊玛堪说唱、鱼皮衣图腾、开江节祭礼等拍成短视频,配上中英双语字幕,最受欢迎的那条点击量近百万。我还带着非遗走进小学课堂,每周五下午,孩子们穿着小鱼皮衣学剪纸。截至目前,“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成功举办34期。古老文化在网络世界焕发新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在未来的年年岁岁中持续繁荣。
一条鱼,从江裡到画裡,再到潮流裡,靠的不是魔法,而是守正创新的“游法”。把老手艺焐热,把產业链拉长,把文化自信擦亮,传统文化将在现代化的风口中,游出自己的大江大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