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港股年内最大科技IPO背后:智驾风口刚刚开启!

时间:2024-10-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两年,虽然新能源车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但由于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用日益临近,智能驾驶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日前,国内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

  上市首日,地平线港元,最高涨幅达37.84%。截至收盘,公司总市值为534.20港元,全天总成交量4.93亿股,总成交金额23.84亿港元。地平线究竟有何“秘密武器”,如此备受投资人追捧?

  近年来,智能汽车转型已成为一大趋势。得益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涨的消费者需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汽车中越来越普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及中国的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均超过50%。

  据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中国配备高级辅助驾驶或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99.7%,智驾市场仍有相当大的渗透空间。

  规模上,2023年,中国及全球高级辅助驾驶或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为245亿、619亿。而到2030年,预计将分别增至4070亿、10,17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均达49%以上,跑步迈入万亿行列。

  地平线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整合了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处理硬件,为车企提供智驾综合解决方案。

  地平线年开始大规模量产解决方案。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在中国所有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已由9.3%,提升至15.4%。

  按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是首家、且每年都是最大的提供前装量产的ADAS和AD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发布,2024上半年,地平线%的市占率,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全阶智驾以及前视一体机智驾计算方案市场双双登顶,稳坐国内智驾领域头把交椅。

  智驾市场正处于快速爆发阶段,而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确定性非常高,但这个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以及快速的技术演变。

  数据显示,地平线一直重金押注技术研发。2021年-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研发开支已累计高达68亿。

  2020年到2022年,地平线三年发布三代征程产品,均于头部车企的爆款车型实现首发量产。凭借极致的研发与量产应用效率,地平线赢得了庞大的客户群体。

  地平线是产业链中的二级供应商,主要面向OEM和一级供应商。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地平线个OEM品牌)采用,装备于290款车型。十大中国OEM均已选择地平线的解决方案,用于其乘用车型的量产。

  而且,从趋势上看,地平线每年获得的车型定点数量逐年增加。仅在2023年,地平线款新车型定点,实现近200万出货量增长。在2024年3月达成500万出货,并于数月内再次实现百万增长。

  比亚迪(002594)与地平线已基于征程全家族展开平台化合作,并实现量产落地。至今,已有百万辆比亚迪汽车搭载了地平线征程家族智驾计算方案。

  大众,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同时,地平线已与中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及地区的顶尖Tier-1达成广泛的量产合作,是国际Tier-1布局智能化发展的首选智驾合作伙伴。

  这几年市场热捧智能驾驶行业,行业也确实处于高速增长趋势之中,但由于行业总体处于大量投入研发和产能建设的早期发展阶段,相关智驾企业的业绩都不太好看。

  地平线,也是如此。过去几年,地平线已将自身的成长潜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但由于持续巨额且快速增长的研发投入,公司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68亿。但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尤其是智能驾驶这种绝对的高技术含量行业,在早期发展阶段,研发投入不仅是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只有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才能保持产品技术的领先地位。

  79%。另一方面,地平线虽然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但随着收入规模扩大,研发费用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