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广袤的沙漠腹地,“生命禁区”建起了公路,油气开发用上“绿电”;遥远的海洋深处,百米高的风机伫立在海浪中,呼啸而过的海风转化为超50亿度“绿电”送来陆地;曾经的矿山重返青色,湿地再次迎来如潮的候鸟群,一幅幅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新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商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创新产品服务,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逐“绿”而行,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行走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湿地,不经意间,会有一抹红自天空掠过。这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一抹红,便是享誉世界的“东方宝石”——朱鹮。
2008年,5对与大熊猫一样珍贵的朱鹮,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到浙江,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安了家。时至今日,德清朱鹮种群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朱鹮种群。“待今年的孵化季结束,德清朱鹮种群数量预计可突破800只。”下渚湖朱鹮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朱鹮的到来“倒逼”当地严格治理水环境。这些年,通过“水下森林”重塑河湖生态链、“小鱼治水”守护最美栖息地、“湿地碳汇”实现生态价值兑现等举措,德清县探索出一条适合湿地生态修复和“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德清县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水下森林”各项污染物指标明显降低,主要的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Ⅲ类水要求,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为朱鹮的野外生存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将“湿地碳汇”与还款来源挂钩,为下渚湖湿地落地首笔7000万元“碳汇开发贷”;恒丰银行湖州分行为负责湿地生态环境维护及周边景区管理的下渚湖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放6500万元贷款,支持涉及生态环境修复和湿地保护项目建设;南京银行杭州分行累计投放贷款2亿元,推动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生态旅游工程共三大内容进行生态治理提升……
权威测评报告显示,如今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碳汇量每年可达16000多吨,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地球“绿肺”。不断涵养“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在金融助力下,一个个重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愈发清晰。
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加大湿地修复和建设力度,筑牢东平湖生态保护屏障。目前,东平县已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修复湿地面积63万平方米,有效构筑生态净水体系,全面改善湖区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图为6月4日,野生鸟类在东平湖野生动物栖息地内休憩。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巍巍吴田高百尺”。从空中俯瞰素称“闽南第一峰”的福建漳州吴田山,生态修复工程正密集开展,一片青绿格外亮眼。
“这里之前光秃秃的一片,现在看起来顺眼多了。”住在周边的吴田村村民吴先生说。这里附近曾是废弃矿山,林木采伐严重,为了让吴田山矿区返青,漳州市长泰区以项目为抓手,统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模式。
吴田山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工程示范区以林木采伐迹地和矿山迹地的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实施矿山迹地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生态果(茶)园建设等项目,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水源涵养功能。为助力漳州长泰区打造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与城市新名片,恒丰银行为福建吴田山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并购银团贷款5亿元。
大山增绿也带来了水源清澈。“三年前这里的水是白色浑浊的,现在不仅水变清澈、水中有鱼了,两岸也有了公园,村里人每天都可以沿着河岸散步。”村民连美海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这才是乡村溪流应该有的样子。”
昔与今的反差,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也是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商业银行深入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助力提升支持质效,共建美丽中国。
以恒丰银行为例,近年来,该行发挥“商行+投行”优势,聚焦环境整治、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不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先后落地碳中和债券、可持续挂钩等创新型绿色债券,绿色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36.35%。
海洋孕育了生命与文明的脉搏,承载了90%以上的世界贸易,维系着距海岸100公里以内全球40%的人类生活。身处一颗蓝色星球,保护海洋、可持续地发展利用海洋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海洋经济又被称为“蓝色经济”,在金融领域,“蓝色金融”也正在逐渐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海洋保护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的“蓝色债券”也被认为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江苏银行成功落地全国租赁行业首单蓝色债券——中广核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绿色中期票据承销业务。“截至2024年4月末,债券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涉及的海上风电安装船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债券募投资金被用于海上风电安装船项目,实现金融助力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推动蓝色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上风电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发电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消纳空间足,是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根据联合赤道环境评价公司的测算,该募投项目对应的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44.58万吨,节约标准煤108.54万吨,还能够有效协同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
商业银行持续对清洁能源、可持续经济等生态环境友好领域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据了解,江苏银行坚持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主线,构建了涵盖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生态金融服务体系,并创新推出EOD、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生态资产价值质押(GEP)等融资模式;出台了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专项工作方案及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试验区建设21条措施,打造“生态金融、能源金融、转型金融”特色化服务体系。“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上述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优化支付服务·举措成效篇 【总台央视】中国人民银行:30个省市出台提升支付便利化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