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淮北市烈山区:老矿区向“旅”而兴

时间:2024-11-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矗立於南湖中的“淮北煤田第一钻”,见証了淮北市烈山区的沧桑巨变。该区因开採煤炭、山石而辉煌,也饱受资源枯竭的困扰。如今,烈山区“旧貌换新顏”,曾经的矿区处处皆风景。

  11月7日,烈山区入选2024年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成為皖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区。该区是如何抓住全域旅游的风口,实现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升级的?记者近日前往当地进行了採访。

  荀子云:登高望远。登高不仅望远,也能望到最美的日出。在皖北就有这麼一个好去处。龙脊山位於烈山区东部,泰山西南余脉在此融入平原。这裡重峦叠嶂、蜿蜒曲折,因酷似龙脊背而得名。龙脊天路,宛如缠绕在龙脊山上的丝带,深受自驾游客的喜爱。

  “早就听说过‘龙脊天路’,今年国庆假期,我就带着老伴游玩过,这裡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冯原华告诉记者,从徐州市到龙脊山仅1个多小时车程,上午沿着山路看风景,中午品尝当地农家美食,下午参观石榴博物馆、明清石榴园,临走时再买点石榴、红薯等土特產,一家人满载而归。

  原先,石榴博物馆和明清石榴园“藏在深山无人知”,龙脊天路成為网红打卡地后,盘活了烈山区特色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

  “以旅游业為引擎,推动资源有机整合和產业融合共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烈山区文旅体局局长朱赟琛说,要想成為一个让游客来了还想来的地方,必须具备全域发展思维。该区聚焦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养融合,不断丰富新业态和新產品供给,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產品变旅游商品、农业產区变景区。

  近年来,烈山区先后举办15届石榴文化旅游节、8届七彩和村梨花节、6届南湖梅花旅游文化节和3届地锅鸡美食文化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文旅活动,全方位展现烈山全域旅游发展新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国庆前后,恰逢石榴文化旅游节期间,该区首届华东地区越野车巡游暨汽车场地越野挑战赛成功举办。

  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根据外地参赛者抵达烈山和离开的情况来看,近三成外地观眾和选手逗留时长超过3天,南湖、天街、草庙等地成為选手赛后游玩的好去处。

  灵璧姑娘周慧慧是越野爱好者。一个多月前,她慕名来到龙脊山,在一辆由越野车改装的咖啡吧裡,做起了“旅咖”。“这裡太美了,没想到老家附近也有如此秀美的山水。”周慧慧说,她身边有一群年轻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

  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烈山区打造了赵集二级扬水站、四眼井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明清石榴园、赵瓦房古民居、龙脊山等独具文化魅力的景点景区。“石榴”旅游IP,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文化活水。

  “旅游+”的推进,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让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更多落脚点。“无论是旅游业,还是农业、教育、健康休闲等產业,隻有以创新的方式实现有机结合,才会產生‘1+1﹥2’的聚合效应。”烈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方惠告诉记者。

  距离远、多而散,是皖北各地景点的共性问题。以烈山区為例,境内有龙脊山、鹰山、青龙山、烈山等十几座山,各类红色景点、农旅景点、博物馆等数十处。过去,景点之间互不关联、路途遥远。

  “景点规划建设不足,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链条。”朱赟琛说,全域旅游要跳出狭义的旅游概念,不再限於各个景点景区。经过探索,烈山区决定打破地域边界,先依托四季榴园景区,把乡村旅游串联成线,统一规划。

  四季榴园景区位於烈山区烈山镇榴园社区,当地盛產石榴,景区内有龙脊天路、明清石榴园、中国石榴博物馆等景点。“山裡的好货出去难”,这句形容山区的话,也曾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烈山区。没有好路,2万亩高品质石榴卖不上价,石榴博物馆设施陈旧,游客稀少。

  2021年至2022年,烈山区申请各类专项资金共计15.3亿元,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改造后的中国石榴博物馆,更加突出石榴歷史与文化主题,陈列各类珍贵文物展品500多件,展示歷代文人有关石榴的诗歌、文章数百首(篇),各类石榴主题的文创產品新颖独特、琳琅满目。今年前10个月,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龙脊天路全面升级,铺设30余公裡沥青路,标识标牌、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2022年刚一开放,就受到眾多自驾游爱好者和摩友的喜爱,口碑相传,让昔日的荒山野岭瞬间火爆。去年12月,龙脊天路被认定為第二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

  烈山区还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与陕西沐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亲子乐园、云端露营、星空泡泡屋等多个娱乐项目,进一步丰富四季榴园景区的旅游业态。

  铺开烈山区旅游手绘地图,以“G3京台高速”為轴,西侧是以南湖公园為代表的湿地景区,东侧向北延伸出一片青翠,南庄杏树林、明清石榴园、八裡岗水库等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景色秀丽,往南则有七彩和村景区等生态人文景区,以及正在建设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草庙纪念馆、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等红色农旅融合项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為一体,相得益彰。

  目前,《淮北市烈山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烈山区龙脊山策划暨总体规划》《十裡长山文化旅游產业园项目规划》《草庙村红色旅游提升规划》等编制、评审工作先后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接待游客量243.5万人次、旅游收入1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15.4%。

  “一根井绳十八斤,有女不嫁南庄村。”曾经,这句当地民谣戳中了烈山区烈山镇南庄村人的两个痛处。

  南庄村位於烈山镇东北部,四面环山,山高“水远”。“过去很缺水,全靠打井取水。”南庄村党总支书记徐迢玉告诉记者,一个痛处是山区打井要打很深才能找到水,因此井绳又粗又重,提水很累﹔另一个痛处是连吃水都困难的地方,日子不会过得有多好,外地姑娘都不愿嫁进来。

  穷则思变。前些年实施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让南庄村实现“吃水自由”﹔2021年换届以来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南庄村夯实了党建根基,党总支的战斗力、凝聚力显着提升﹔全区旅游“一张图”,让闭塞的南庄村融入发展大潮中,沿着新建道路,15分鐘就能到达烈山镇政府。

  烈山区在发展全域旅游时,融入共享理念,让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文旅產业发展成果。南庄村迎来“蝶变”。

  2022年5月,烈山镇党委牵头,当地14个村(社区)打破地域限制,各拿出4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入股联营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委托陕西沐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运营四季榴园景区。

  今年3月,南庄村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村裡正立足特色资源,切实抓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紧跟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推进“石头民宿”建设,争取早日吃上“旅游饭”。

  烈山镇榴园社区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农事体验、观光採摘等业态,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古饶镇草庙村打造红色文旅,深耕研学资源﹔宋疃镇和村社区统筹集体收益和乡村振兴资金,探索旅游开发,成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烈山区,各镇村既按全域旅游“一张图”推进,实现跨“域”联营,又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產品,不搞千村一面、千景一面。

  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2元,增长7.5%,旅游富民成效显着。

  “烈山从老矿区走来,依托治理修復后的山水资源,精心打造‘山水新城、美丽烈山’文旅品牌。今后,我们将守好‘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促进生态和旅游协同发展。同时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為引领,注重系统思维和整体推进,加快全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全域旅游新高地。”烈山区副区长胡晓欣表示。(武长鹏 吴永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