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日伪时期的东公园规模远大于今天的劳动公园,原来共有南山、中山、北山三个山头,日伪时期分别称为泉丘、灵丘和誉丘。
誉丘(北山、今琥珀泉山)上曾有一座纪念日俄战争的表忠碑,建于1924年,解放后改建为抚顺解放纪念碑。
灵丘(中山)上同样有一座建于1924年的纪念死难矿工的殉职碑(也叫忠灵塔),解放后改为抚顺矿务局职工殉职烈士纪念塔。
泉丘(南山、今动物园山)上没有日伪时期建碑的记载,目前只有抚顺矿务局为纪念矿工刘洪林和李文生所立的一座纪念碑。
建立这座纪念碑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西露天矿有两位工人师傅,一位是是西大卷电铲司机刘洪林,另一位是电铲扫道工李文生。
1950年3月9日这一天,西露天矿发生严重的崩岩片帮事故,他们两人为保护国家财产,被热灰埋没,光荣殉职。
这座名为“刘洪林李文生同志殉职纪念碑”的石碑,一直矗立在公园南山山顶,也就是现在的动物园山北部,经常有人前往凭吊,以示对两位烈士的纪念。
最近看到一本叫《抚顺》的书,这是由抚顺友好访中团在1980年编辑发行的写真集。这个访中团的成员应该都是日伪时期曾经生活在抚顺的日本人,书中照片都是他们在抚顺访问期间拍摄的。
在书里看到一个日本人站在刘洪林李文生纪念碑前的照片,觉得这里似乎有些问题。因为这些日本人拍摄的肯定是与记忆有关的地方。那么,这座纪念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请懂日语的刘鹤晨同学帮忙翻译一下。翻译后就是:曾经在泉之丘有一座“满洲事变殉职者纪念碑”,现在其土台上已建有两位中国人的“同志殉职纪念碑”。
这样的话,就是真相大白了,这个位置在日伪时期的确曾有一座日本人建的“满洲事变殉职者纪念碑”,由于没有史料记载,所以具体建立年份与碑的形制不明。由于建碑时间较晚,现存的老地图上没有标注。
据史料记载,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在东北的一些企业和民间团体的成员也参与其中,这种纪念碑就是日本人为在事变中殉职的非军事人员所立的。
所以抚顺那座未见记载的所谓满洲事变殉职碑也应该是这种性质的,也肯定是在抗战胜利后被推倒了。后来在这里建立了刘洪林李文生纪念碑,就是今天看到的情况。
但现在也有个疑问,刘洪林李文生纪念碑是新建的,还是利用原碑改建的?毕竟有表忠碑和殉职碑的先例,所以也是存在改建的可能。当然这只是推测,有待进一步考证。
了解事情的真相,心情反而更加沉重。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东北,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并付出了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惨重代价。
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不仅为军人和平民建碑,甚至连动物都给建碑。中国医科大学的老建筑里,仍然有当年满洲医科大学为做细菌实验的小动物建的“群灵碑”,而他们又是如何对待那些死难的中国人?
(本文由原创,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陈潇提供刘李纪念碑老照片、感谢提供刘李纪念碑近照、感谢@刘鹤晨翻译刘李纪念碑老照片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