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家的收入也有着明显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就是会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最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钱没有以前值钱了”,单位金额的购买力不断地下降。
就比如在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一毛钱的纸币还可以在街面上流通,而现在一块钱几乎都成了最基础的零钱了。甚至有些人有时候看到地上掉一块钱都懒得弯腰去捡,因为一块钱现在买一包辣条都不够。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当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完全没办法满足百姓们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所以经常出现物资供给短缺的情况。我国为了综合地来调配资源的分配,也就发明了“凭票购买”的制度。
当时即便有些产品比较便宜,但花钱未必能够买到。在1960年的时候,一块钱在城镇里面足够出去逛一圈了,如果在极度贫困的农村一块钱完全可以说是一笔“小资本”。
1960年的河南正闹大饥荒,在受灾区粮食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一斤上等白面粉的价格是2毛6,普通的面粉一斤1毛7,最低级的麸糠面粉一斤不到1毛钱。
在当时一块钱足够买到10斤“丙级”生粮,足够一家三口在配合着野菜的情况下坚持一周。当时猪肉8毛钱一斤,上等的花生油6毛钱一斤。
若是直接从物价水平来折换的话,现在的一斤上等面粉至少要5块钱,价格翻了20倍。而猪肉25块钱一斤,价格翻了30倍,花生油大概一斤10块,价格翻了不到20倍。所以单从表面物价上来说,当时一块钱相当于现在的20块钱的购买力。
当时我国的农业水平比较落后,一亩地只能够收获150斤到200斤的小麦,现在若风调雨顺管理得当的线斤的小麦,产量大概提高了7倍。
假如在1960年的时候一亩地可以产出100斤面粉,最多也就是卖到26块钱。而现在一亩地则可以产出700斤面粉,一亩地的面粉可以卖到了3500块钱。
因此,从农业生产力的购买率来看,当时的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40块钱。若是从粮油还有肉食方面来计算的线倍这个数字。
1960年农村的一个小孩去上学,每学期学费5毛钱,城镇里面的学校则是需要一块钱。城市里面给高端子弟学习的机关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先进,可以与现在一些普通的农村小学保持在一个基本水准。
当时这些机关小学的收费大概是两块钱一学期,现在我国已经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学生已经不用交学费。农村的私立小学一个学生一学期至少是600块钱学费,城镇里面的私立学校则是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
若是按照现在最低级的农村私立小学和当年最高端的机关小学做一个对比的线年一块钱的教育服务购买力相当于现在300倍。更何况现在的这个600块钱只是基础的学费,学生们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的学习资料购买也要花费很多。在1960年的时候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次性收费的,就算再印刷发放一些学习资料也不会有二次收费。
1960年若是在郑州的路边找一个剃头匠剃一次头大概需要5分钱,那种门店式的理发厅至少需要一毛钱到1毛5分钱。大澡堂里痛痛快快地泡个热水澡一毛钱,下馆子吃碗面条大概是1毛5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