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约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清单提前下达﹔江苏、山东多地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中央财政预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新年伊始,财政新动向不断,释放政策加力信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账本”安排关乎千家万户。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策实施影响经济运行。
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政策效用怎样具体体现?近期新华社记者奔赴大江南北,感受财政如何作用於政府市场、千行百业、家庭百姓。
从长江沿线铁路建设,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从上海、陕西等地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到江苏、广东等地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财政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赤字、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我国财政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不仅在原有政策上加大力度,也加入创新政策工具,打出“组合拳”,成為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
因时酝酿,因势推出。不少地方干部告诉记者,面对復杂严峻的形势,财政政策从存量和增量两端发力,做好经济工作的“加法”,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月中旬,湖北省、青岛市等地将发行用於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新一年,化债措施持续推进落地。
推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為近年来力度最大,预计5年将為地方节省利息约6000亿元。
近年来财政运行面临压力,这套“组合拳”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既能直接缓解偿债压力,又能畅通资金链条。
以一子落促满盘活。轻装上阵的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财力和资源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可持续的财政运行,将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
高质量发展对财政政策提出新要求,应更加体现人民性。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财政持续紧平衡的情况下,各地坚持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
2025年,河南将支持分层分类做好困难人员社会救助保障,适当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及城乡低保标准等﹔安徽将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湖南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民生要事支出保障……
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眾,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关系千家万户。“能否有效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已成為检验各级财政部门工作的一把标尺。
回顾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增至4.06万亿元﹔年初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毕……
展望2025年,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多项部署体现了“提”“加”“增”。这意味着新旧部署将紧密衔接,增量政策将有机嵌入存量政策。
可以期待,新的一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释放强劲信号、发挥更大效用,“真金白银”将进一步用在刀刃上、花在要紧处,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底气和动力。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王震)国新办10日下午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财政部将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还将推出有利於扩大就业的新举措。…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杨曦)近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