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规发布

时间:2025-03-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黄盛)証监会28日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强化风险揭示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產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上市时未盈利且上市后也仍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根据《办法》,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產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此外,上市时未盈利且上市后也仍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办法》同时明确了行业经营信息披露要求和非交易时段发布信息的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结合所属行业的特点,充分披露与自身业务相关的行业信息和公司的经营性信息,便於投资者合理决策﹔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确有需要的,可以在非交易时段对外发布重大信息,但应当在下一交易时段开始前披露相关公告。

  此外,《办法》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暂缓、豁免披露信息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証监会的规定﹔规定上市公司按照証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办法》增加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外包”行為的监管要求。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保密风险,明确除按规定可以编制、审阅信息披露文件的証券公司、証券服务机构外,上市公司不得委托其他公司或者机构代為编制或者审阅信息披露文件。此外,上市公司不得向証券公司、証券服务机构以外的公司或者机构咨询信息披露文件的编制、公告等事项。

  《办法》将披露时点由“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时”修改完善為“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或者应当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时”。

  《办法》要求,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外,新增收购人、资產交易对方、破產重整投资人等相关方為公开承诺主体。

  《办法》删除有关上市公司监事的规定。由於信息披露义务人除了上市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其中有的主体不是上市公司,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并未强制要求其取消监事会,因此,在个别条文中仍保留有关监事的规定。

  《办法》明确审计委员会对定期报告编制的监督方式。审计委员会在董事会决议前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事前把关,同时,审计委员会成员作為董事也在董事会审议定期报告时进行事中监督。

  《办法》将原有关监事会的义务与责任,适应性调整為审计委员会的义务与责任。此外,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於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将《办法》处罚金额上限调整至十万元。另外,《办法》还对个别文字表述和条文顺序做了修改。

  証监会表示,考虑到本次《办法》修订内容较多,有些方面变动还比较大,為了给上市公司留足准备时间,同时减少对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的影响,《办法》定於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