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歌剧江姐观后感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时间:2023-03-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3月3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单位指导,杭州市健康城市指导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杭州生活品质健康生活·健康行业改革亮点点评发布会暨第五届杭州国际健康创新论坛”在杭州科技交流馆举办。

  经过层层选拔,由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推荐的“杭州在全国首创并推广婴幼儿成长驿站——家门口尽享优质科学的育儿指导”项目荣获“健康行业影响力品牌”品牌现象。

  让“小树苗”茁壮成长,一个个“幼有善育”的幸福场景,成为了生命新的起点,在无数个相伴的日子里,有那么一群人,用爱的时光谱写出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0-3岁是人类成长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大脑发展最快,形成智力、运动、感情等各方面基础的关键期,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发展和养育照护至关重要。杭州市将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这项民生工作与促进共同富裕深度融合,在扩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规范服务机构管理、提升家庭养育照护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打造“浙有善育”的杭州样本。

  2021年,杭州市在全国首创“婴幼儿成长驿站”这一服务载体,统一“小树苗”标识,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育儿知识“补给站”,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以杭州市的先行先试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积极牵头,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作为日常管理机构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成长驿站分为示范型(80㎡以上)和基础型(30㎡~80㎡)。基础型成长驿站每周免费开放5天以上,开辟绘本区、游戏区等功能区,免费提供家庭养育指导教玩具、适合婴幼儿使用的卫生器具等,定期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养育技能提升课堂、育儿指导活动。示范型成长驿站在此基础上,增加辅食制作区、活动区、母婴室等功能区,开展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临时托管服务。

  现如今,杭城的不少婴幼儿家长都参加过成长驿站组织的免费养育照护课堂,或是宝宝情绪课程,或是当季育儿养护,在家庭养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不同水平、特色鲜明、多元有序的婴幼儿成长驿站428家。

  2020年6月,杭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在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各区、县(市)先后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统筹推进医疗保健服务、托育服务和家庭养育照护支持融合发展,聚焦“优质、普惠、均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023年是杭州市政府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的第四年。杭州继续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全市将新增托位5000个,其中普惠托位3000个,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个,组织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1000场。托位主攻婴幼儿养育难题,技能提升课堂则是育儿专家走进成长驿站,手把手带新手家长上路。

  为了进一步促进成长驿站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科学育儿的阵地作用,杭州市《婴幼儿成长驿站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内首创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在建筑设施、人员管理、运行控制、监督与改进等方面有了统一规范。2023年,市卫生健康委将在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强成长驿站管理,服务辐射婴幼儿家庭,为其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系统的照护服务指导。

  2023年刚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中国健康观察》杂志刊登了《杭州市晒出儿童健康成绩单》一文,其中提到杭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率从2019年初的2.41%下降到2022年初的1.8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家组认为,这与杭州市近四年来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和“医育结合”模式密不可分。

  为丰富提升儿童保健服务内涵,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杭州市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的通知》,建立医育结合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采取责任医师联系形式,定时、定点、定员为辖区托育机构和成长驿站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每2个月至少1次到现场进行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控等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杭州市成立“育儿帮帮团”志愿者队伍,吸纳全市基层儿保医生、托育服务资深从业人员等加入,走进市辖所有区、县(市)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免费开展诸如语言、运动、情绪、艺术等主题的育儿指导活动,在家门口就能为家长解决育儿困扰。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是共同富裕题中应有之义。一场场育儿知识讲座、一次次科学育儿指导在成长驿站上演,“善育在杭”逐渐成为杭城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成为民生幸福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