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翼城县野生菌驯化项目获“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三等奖

时间:2024-10-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翼城县西阎镇,隐匿于历山脚下古村落曹公村,百余户人家世代耕作,这里就是“菇”往“金”来——野生菌驯化撑起致富伞(翼城县)项目的诞生地。侯东升,项目负责人,一个返乡大学生,通过驯化野生菌种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自幼年起,侯东升便与野生菌结缘。他常常与父亲穿梭于历山的崇山峻岭之间,采摘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用他的话说,童年的快乐是一朵朵野生菌攒起来的。

  “有一次,我和父亲采到一窝野生猪苓菌,卖出后竟赚了800元。那一刻,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宝藏远远不止煤炭。”侯东升感慨地说,这给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在梦想的驱使下,侯东升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填报了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食用菌栽培学。大学期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食用菌的研究上。10年前大学毕业后,侯东升怀揣技能选择了返乡创业。他利用曹公村一个废旧的学校驯化野生菌种,试种成功后,不顾父亲的反对、家人的阻挠,每天上山采摘蘑菇,回来时不忘把树林里的一堆木屑带回,作为菌棒的原材料。

  在长辈们的观念里,走出大山是几辈人的梦想。“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总想让他出去闯闯。”侯东升的父亲侯建设说,“既然拗不过,就帮他一把。”侯建设虽然嘴上不松口,但还是掏了7000元买了辆三轮车,帮侯东升从山上拉木条、装菌棒……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而年轻人都不愿意搞农业,加之食用菌在全国有很大的市场,干这行肯定有前途。”创业之初,侯东升就笃定所选、坚持自我。

  2014年,侯东升东拼西凑借了10万元启动资金,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食用菌大棚,他的梦想之路便由此开启……

  野生菌,是历山赋予当地百姓的天然“宝藏”。西阎镇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面积广,昼夜温差大,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四十里寒冰带”,是典型的高山冷凉气候,夏天气温基本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非常适合菌类生长。创业伊始,侯东升发现,传统的食用菌种植存在菌种种质差、菌丝抗逆性弱、菌棒产量低等问题,可以利用历山独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培植菌丝,购买菌种,栽培菌棒……侯东升吃住在大棚里,一会儿监控温度,一会儿洒水调节湿度,就像照顾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忙得不亦乐乎。10年间,他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9省68个县(市、区),在全国调研了68座山,发现利用西阎镇曹公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够培育出高品质食用野生菌。

  在智慧与汗水的交织下,侯东升通过野生菌采种、液体驯化,成功解决了菌种差、种源混乱的问题;首创在PDA培养基加入小米糠、栎树皮浸煮液,使菌丝活性提高36%;首创立体智慧大棚,采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控制系统给食用菌创造最适宜的条件,大大提高了产量……截至目前,通过全方位专利布局,以侯东升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有6项,团队成员为第一发明人的有17项。

  除此之外,侯东升还建立食用菌博士工作站,已有5名博士入驻,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而他的项目基地,被认定为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在这些专利的加持下,侯东升菌棚的食用菌越来越丰富。除了日常的鲜菇、干菇,他研发的新产品血银耳和黑衣云芝为国内首创。他的野生菌驯化项目基地,也被省发改委评为“香菇小镇”。每年的6月至10月是菌菇销售的旺季,许多收购商慕名前来,排队等候收购他的菌菇。每到夏季,山西农业大学的老师都会带着学生上历山采种,成为一道田园风景线。这里总是吸引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学等90余所院校的师生前来参加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侯东升引领的产业食用菌大棚从一个增加到200多个,野生菌种类也从一开始的黑木耳、香菇增长到现在的猴头菇、天麻、羊肚菌等13种食用野生菌,注册的“古镇西阎”“西阎历山最养”“隰珍”等品牌菌类,远销全国各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好评。

  十年磨一剑,侯东升的创业之路从街头摆摊卖菇起步,历经风雨,逐渐壮大。他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聘请了工人,还成立了合作社,购置先进设备,建立了冷库。如今,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临汾市龙头企业,他的创业史也成了十里八乡传颂的佳话。时下,在翼城县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侯东升的直播间繁忙而充满活力,各式各样的菌类产品琳琅满目,新晋主播不遗余力地为观众们介绍着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从山林到餐桌,这些野生菌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味蕾,更成为一件致富的“法宝”。菇农侯伟自豪地说:“我们的菌棒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上乘。”另一位菇农王鹏接过话头道:“稳定的产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收入,更让我们看到了菌类产业的巨大潜力。”

  侯君鹏,一个曾经的拉煤司机,如今也依靠种菇实现了年收入19万元的转变。返乡青年赵玉江更是将种菇与餐饮相结合,经营起了全菇宴,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致富途径。侯东升的创业路上,直接带动了57人就业,间接增加了3000余人的收入,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

  “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为侯东升带来了新机遇,激发了新活力。侯东升坦言,参加这次大赛不仅得到了翼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人社局更是特意聘请国赛专家,为他提供了详细的参赛指导。多年来,县人社局以积极的姿态和创新举措,包括资金、就业等多项扶持政策,成功地将他的菌类种植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望未来,侯东升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愿景。他正与太原唐久便利洽谈合作,准备将优质的食材送进超市,摆上百姓餐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品尝到来自翼城的好产品。

  古有舜耕历山,而今“菇”往“金”来,这是勤劳智慧的薪火相传。侯东升依托自然地理优势,驯化食用野生菌,将昔日山林间的馈赠转化为乡亲们手中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富裕的大门,菌菇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王晓娜 王长波)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食用菌实现多元化种植助力农户致富增收 下一篇:没有了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