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受害者心态让你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时间:2024-01-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本文内容基于雷宁老师往期直播内容整理,文字整理为Stella。 如需心理咨 询,可点击文章末尾平台预约。

  我们站在大排长龙的公共厕所门口埋怨设计不合理,刚刚驶离的公交地铁明明差两秒就能赶上,堵塞的景区停车场收钱不办事儿......有时候,面对很多状况,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怪谁,总之先怪了再说。

  这里的“客体”,可能是某人某物、某个团队机构,甚至是社会,又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加害者究竟是谁。

  在这个状态之下,人会放大自己曾经的付出和委屈,怪老板不赏识,恨同事不理解,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他,每个人都对他不够好。他们将自己喜怒哀乐的缘由都依附在他人身上,让他人痛苦不已,只想逃离。

  当婴儿没有得到好的照料,比如妈妈喂奶不及时让自己饿着,这些不被满足的、体验为坏的经验,以及一些被喂养、被满足,体验为好的经验,

  对不被满足的经验,婴儿内在解释方式是,自我之外有一个机构、有一群人,或者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在迫害自己,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不满足,饥饿难忍。

  迫害焦虑就是婴儿把害怕死亡的部分投射出去,无意识创造了一个外部的坏乳房形象,这就是迫害性客体。婴儿担心这个迫害性客体伤害自己,侵入自己,甚至从内部瓦解自己的焦虑,就叫做迫害性焦虑。

  在他摔倒的一刹那,其实是惊讶或好奇的感觉占了上风。这时,他们会抬起头来确认,如果有大人在身边,才会放声大哭。

  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没能成长到“为自己负责”,仍然是一受伤就想要找人来“顶罪”,就会演变成受害者心态。

  他们习惯于用弱小和受伤来博取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让自己不必为失败承担风险,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一个迫害性焦虑旺盛的人通常会使用的句式就是:“我的***都是你害的”,或者“要不是别人干了啥啥啥,我也不至于这样”。

  李天一的妈妈梦鸽接受记者采访,她说了她自己对整个事情的解读。她说李天一是一个非常纯净的孩子,肯定是受同伴蛊惑,唆使,还说被强奸的姑娘本身也不无辜,有可能是这个姑娘故意设计的。反正在她的逻辑里,李天一是最无辜的。

  如果我们深入一下梦鸽的内心世界,对于梦鸽来说,可能对李天一在家里以外的情况未必足够了解。昨天看着还是活泼阳光的孩子,突然可能变成强奸犯,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如果李天一坐实了犯罪,这对她的家庭和颜面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她采取的防御就是否认和分裂,把自己和李天一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把迫害者的位置分配给了其他的同伙,甚至也分配给了真实的受害者。

  在一个人面对这种压力事件的时候,会倾向于把迫害性体验投射到外部,感觉到外面有个人,或者有一群人在设计我,陷害我,导致我在承受一些不幸,真相已经被扭曲了,或者不重要了。

  当这个朋友来找你,告诉你他最近要拓展业务范围,缺一些资金,问你要不要投资,然后给你承诺了丰厚的利润,胸脯拍得梆梆响,说一年以后会有丰厚的回报,让你一定要相信他。你很心动,十几万投进去。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后,到分红的时候,这个朋友告诉你,“哎呀,行业不景气,最近公司不仅没分红,目前还在亏本。”

  因为面临损失的时候,我们最开始的体验就是肉疼,受伤了,亏了,钱收不来了,而且原来赚钱的美好憧憬也没了。当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的时候,就会很想找个人来为了我们负责,这样既可以出气,又可以保持讨回损失的希望。

  我们潜意识抱有一种希望:只要把这个朋友收拾了,让他尝尝厉害,就能挽回损失。所以,有些人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个朋友变成迫害性客体,想去惩罚他,威慑他,控制他,让他还钱。

  如果真到了要去打官司的地步,这些投资款项未必真的能要回来,因为投资和借钱不一样,如果这个朋友确实在经营公司,公司也确实亏损,这些钱一下子要收回来的几率渺茫。

  法律的观点是,成年人作为完全的民事主体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投资有风险,有赚有赔。自己才是金钱的第一责任人,别人说还是别人的事,个体应该自己去调查这个投资是否值得,做独立的判断,而不只是听信朋友的说法。

  比如前段时间,朱丹参加综艺说她被朋友骗了几千万,后来查了一下是两个人合股的公司,她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签了一些担保文件。朱丹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损失惨重,但是在签字的时候她到底处在何种心智状态,是值得反思的。

  骂朋友比较解气,如果看到亏损跟自己有关,所有骂声就会回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当初为什么这么蠢,这么笨。如果当事人一直沉浸在那种被朋友骗了,自己是完全的受害者的迫害性体验里,迫害焦虑可能变得泛化,他有可能慢慢地形成一种感觉:外面的骗子太多了,连朋友都不可靠,以后再也不投资了,甚至都不敢交朋友了,因为朋友最后都会变成坑钱的人,形成了这样一种切断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自我保护机制。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带来的迫害感太大了,个体内心可能消化不了,于是他就把整个事件的感受排除掉了。

  以后,当有新的投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他可能会再一次把对方完全理想化,在没有风险意识的情况下投入,因为

  摆脱受害者思维,拿回命运主动权“受害者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它认为个体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在能力和机会。

  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如焦虑、抑郁、拖延等,从而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时,他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内在能力和机会,而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个体缺乏自信和自尊,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小张在一家公司工作,他总是觉得自己被公司剥削,没有足够的报酬和福利。他常常抱怨公司的不公平待遇,但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有能力去争取更好的待遇。他的受害者思维导致他忽视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也让他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时,他往往会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如逃避、抱怨、拖延等。这些策略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和恶化。小李在一次考试中失利,他认为这是由于老师出题太变态,自己完全没有准备。他因此感到非常沮丧,决定放弃这次考试。然而,如果他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重新复习、寻求帮助等,他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受害者思维模式中时,他往往会感到焦虑、抑郁、无助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小王在工作中总是被同事欺负,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法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他的受害者思维导致他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受害者思维,而是采取积极的思维模式,如成长型思维、乐观主义等。这些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咨询师在咨询中也会陪伴来访者梳理他的人生历程,帮助来访者觉察他们未曾意识到的受害者心态,只有在意识到了这些思维心态的本质之后,才更有可能发挥个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我是受害者”的被动漩涡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