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智能制造名城,大国工匠摇篮。常州有大国工匠1名、中国质量工匠2名、首届长三角大工匠1名、江苏大工匠8名、江苏工匠47名、龙城工匠40名、龙城技能标兵30名,工匠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超40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名,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万亿之城,也是新时代工匠之城。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把产业工人队伍与党员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人才队伍一起作为共同推动现代化常州建设的重要力量,号召4支队伍拧成一股绳、一起向未来,共同托举起一座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常州。
1月15日,江苏恒立液压集团的马艳东正忙着给中航锂电上游公司Edwards讲解铸件泄漏的解决方案,其中3条建议立即实施并产生效果。而就在去年5月,江苏恒立液压集团投资数百万元的一台进口设备始终与国产生产线无法完美匹配。中车戚研所首席技师刘云清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信号通信障碍,通过2天攻关,顺利解决了通信障碍。
除了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大师”,这两位专家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常州市劳模工匠服务队成员。“万亿之城再出发,劳模工匠助企行,让创新创造点亮新时代工匠之城。”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的话,激励产业工人在火热的生产一线建功立业。
项目化管理是常州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的一大特色。常州工会在前期工作座谈、走访调研100多家企业的基础上,发布揭榜挂帅、技能提升等5大方面378项劳模工匠服务清单。9支劳模工匠服务队将重点围绕常州“1028”产业体系(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21条优势产业链和7条未来产业链开展服务。至今年7月,常州将组织不少于200人次劳模工匠进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等活动,为企业解决不少于200个现场技术问题,帮助不少于1000人次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在全国首签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让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创新成果参与收入分配,5年来受益职工达700多名,共提取奖金842.7万元。常州大力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进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覆盖技术工人超15万名,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78亿元。把获得感“明明白白写在合同上”的常州经验,还被写入《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
在黑牡丹集团,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对传统设备尝试“机器换人”改造升级。通过引进合作自动疵点检测系统,提高工序工位工作效率,使开剪车速达到每分钟80米,在线倍,有效替代人工肉眼检验。黑牡丹集团技术总监邓建军表示:“这是集大家智慧力量,实现1+1>2的合力效应,促进科研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生动实践。”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常州创新创效的“聚宝盆”、技能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常州建成市级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59家,取得发明专利700多项,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职工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学历提升了,工作上就有更多机会。”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装配钳工廖育联,分享着圆了本科梦的喜悦。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助力南极科考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常州“求学圆梦行动”让他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为适应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需求,常州市总工会联合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常州开放大学等9所院校,探索开设符合常州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能源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业和快递小哥定制班,丰富职工教育培训资源供给,为职工实现学历和技能双提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万亿之城,也是幸福之城!我们要把职工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清单。”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小军表示,常州市总工会发布2024年服务职工办实事项目清单,包括技能提升、四季关爱、健康保障、困难帮扶、文体惠工、权益维护、暖“新”行动、劳模服务八大类25件。全年市区两级工会预算投入资金8600余万元。(范玉贤 陆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