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西兰妈妈:“孩子刚生下就被国家抢走”

时间:2025-02-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六年前,一位来自Hastings的年轻毛利母亲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本应沉浸在喜悦之中,却被迫加入了一场争夺战——她的孩子即将被带走。

  焦急的她向医院询问,却被告知——新西兰儿童部(Oranga Tamariki)已经将孩子带走,并送往寄养家庭。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罕见。

  当新西兰儿童部的人再次试图带走她的孩子时,她的家人、律师Janet Mason、助产士Ripeka Ormsby和Jean Te Huia,以及毛利长者Des Ratima齐心协力,最终成功阻止了这一行为。

  她深爱自己的孩子,把他们称为“我的宝贝”。然而,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两个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

  2019年6月6日,Newsroom发布了一部纪录片,彻底颠覆了新西兰公众对儿童寄养制度的认知。

  这部纪录片名为“新西兰版的被带走的一代”,由调查记者Melanie Reid拍摄,首次揭露了新西兰儿童部如何在未通知的情况下,直接从医院带走新生儿。

  片中记录了医院病房内的紧张场面:儿童部工作人员不断施压,试图让一位年轻毛利母亲放弃她仅仅7天大的婴儿。

  一名格陵兰裔母亲Keira Alexandra Kronvold在丹麦生下孩子后,被要求完成一项“育儿能力测试”,但该测试完全是用丹麦语书写的。

  在2019年纪录片调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律师Janet Mason指出,这位年轻母亲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靠自己的坚持,而不是新西兰儿童部的帮助。

  “如果家庭环境确实对儿童构成严重危害,政府应该提供安全住所,让母亲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生活,而不是单方面把孩子带走。”

  她强调,在任何情况下,政府都应该权衡带走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而不是仅凭一个行政决定就拆散母子。

  当时的儿童部长Tracey Martin曾呼吁社会提供更多寄养家庭:“我们无法独自完成这一切,我们需要全体新西兰人与我们并肩作战,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家。”

  然而,风向的突然转变让寄养家庭陷入困境。许多家庭响应号召,领养了孩子,却在后来遭遇政府“收回”孩子的决定,对他们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但对于这位毛利母亲,以及经历过类似事件的家庭而言,政府的决定意味着痛苦、创伤,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家庭裂痕。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