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姑初二回娘家小姑每年初三才来看到小姑给堂弟压岁钱我懂了

时间:2024-01-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我和朋友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主要是把我们当地的苹果卖到外省。公司开了好几年,这两年开始步入正轨。

  恰好表弟今年大学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姑姑给我打电话,意思是希望我可以帮帮忙,让表弟进我的公司工作。

  元旦假期,我们回了老家,大姑姑拿了几样礼来家里,一是来看望她的哥哥,我的父亲;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我的感谢。

  母亲看到大姑姑来了,拿出我给她买的羽绒服,说是这颜色太浅,她不喜欢,让大姑姑试一试,要是合身了就穿回去。

  母亲的衣服都是黑的,灰的,好不容易买了个浅黄色,她还不喜欢。她看着姑姑试着衣服,我无奈的笑笑。

  这衣服是让我媳妇买给母亲的,她不喜欢,到底是给送了出去。母亲拉着姑姑地手说:你皮肤白,比我年轻,还是你适合,你穿走吧!

  吃了中午饭,姑姑就回去了。姑姑一走,我妈就开始收拾她的衣服,因为她送给姑姑不少自己穿不了的衣服。

  正收拾着一件羊毛大衣,我妈一摸口袋,发现里面有500元钱。赶紧给姑姑打电话:慧颖,不就拿了几件衣服,怎么还给我钱了?我把钱发成红包,你赶紧领了。

  姑姑却拒绝了,她说:嫂子,这是那件羽绒服的价格,标签都没取,我给的钱就是个零头,你赶紧收了吧。你要不收,下次我把羽绒服给你送回去。

  我妈无奈地只能收了这500元。第二天,我妈准备回娘家,看舅舅去。早上刚吃完饭,收拾妥当。还没出发,就听到小姑姑来了:嫂子,你们回家也不说一声,我这好久没见我哥了,听说你们回来了,赶紧就过来了。

  我看了一眼小姑提的礼,有烟有酒,还都价格不菲。瞬间气氛有些尴尬,毕竟小姑姑多年都没来过我们家。

  小姑和父亲聊了一会闲话后,开始步入正题:高攀,听说你这两年公司开得不错,都把你表弟安排进公司了?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姑,表弟好歹是大学本科,表妹就是大专,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表妹这也不好安排。

  我笑而不语,突然就想起来小时候,每年春节,姑娘回门都是大年初二,因为两个姑姑要回来,我妈每年都是初三回姥姥家。

  可是每年都是大姑带着表弟表妹回来,小姑从来不回来。小时候不懂,问我妈,我妈说小姑每年都是大年初三才回娘家。

  这事本身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就是好奇心作祟,第二年,我妈要去姥姥家,我喊着闹着不去,非要等到初三小姑姑他们一家来。

  我妈只好带着妹妹去了,我和父亲在家迎接小姑姑。小姑姑来了之后一看我在家,有些惊讶地说:高攀,你怎么没去你舅舅家。

  我还得意地说:姑姑,我等着你给我发压岁钱。我之所以选择留在家里等姑姑,是因为堂弟告诉我,每年姑姑都会给他20元压岁钱。

  但是我去舅舅家,只能领到5元压岁钱,就想吵着不去舅舅家,要等小姑来。没过一会,父亲给了姑姑家的表弟表妹一人发了10元压岁钱。

  我美滋滋地等着姑姑发压岁钱,结果姑姑在一沓新钱里抽出了一张5元钱。这下我傻眼了,堂弟明明说姑姑给20元的。

  我那天特意去找堂弟问,结果姑姑就是给了堂弟20元。我妈晚上回到家,我实在不明白,就问妈妈说为什么姑姑给堂弟20元,只给我5元。

  我当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直到后来上了高中后,才回过味来,为何小姑每年都是大年初三回娘家,因为我们家每年初三回姥姥家,姑姑不用给我们钱,更不用怕区别对待被发现。

  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工作的时候出了事故,右小腿卷进了机器,父亲在医院躺了3个月,出院后暂时听了工作,家里的重担一下全压在母亲身上。

  母亲去周围的纸箱厂里打工,农忙的时候也帮别人去地里除草、浇地、给果树掐尖、套袋。她什么活都干,那几年是我们家里最辛苦的几年。

  父亲在家里待了两年多,后来去找厂里要装假肢,厂里却说资金紧张,没有钱。这是一拖再拖,其实父亲装了假肢就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动。

  母亲带着我去了小姑姑家,因为小姑父在外面工作,小姑家条件比较好。那天我们去小姑家,小姑说自己手上有事,一直在忙,让我们等在一边。

  我坐在母亲身边坐立不安,母亲尽量维持着体面,她不催也不吭声。直到到了中午饭点,小姑才笑着说:嫂子,你有什么事吗?

  说着她拉开抽屉,拿出来一沓零钱开始数起来,数了好一会,数了100元推到我母亲面前说:嫂子,只有这么多了,你也别嫌弃。

  我低着头看着那一沓钱,没敢看母亲的脸。只听到母亲说:她姑不用了,你们没有,我再去她大姑家看看。

  我的肚子不合时宜的咕咕叫了起来,大姑一听就笑了,让我和母亲等着,赶紧去下了两碗面条,面条底下还藏着一个荷包蛋。

  我大口大口的吃完面条,才感觉自己好像又有力气了。我已经会察言观色,没等母亲开口赶紧和大姑说:姑,我爸想装假肢,还差钱。

  大姑一听就转身进了房间,没过一会,拿着一沓钱出来了,她说:这是刚卖了今年的小麦的1000元,剩下的我让你姑父去厂里借上两个月工资。

  大姑把钱塞到母亲手里,母亲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说些什么。大姑只好把钱用手帕包起来,放进母亲的口袋。

  小姑父因为在外面工作,家里没有种地,每年新小麦下来,小姑会来拿新面粉;新玉米下来,小姑会回来拿玉米面。

  家里的辣椒、大蒜、甚至院子里的菜,小姑每次回来从来不会空着手。我以为亲人之间也是真情换真情。

  我们对小姑不错,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小姑也会伸出援手。这是年幼的我第一次开始怀疑人性,难道亲人之间不应该互相帮助吗?

  相反大姑家本身是在农村,我们家里有的他们家里也有,从来不会从我们家里多拿。姑父在镇上的铁厂打工,每个月的工资并没有小姑父挣得多。

  母亲一时有些踟蹰,她谢谢大姑的好意,却不想麻烦姑姑姑父,还要让姑父去厂里借工资。母亲推脱道:剩下的钱,我们再想办法,这钱你赶紧拿回去。

  两人从院子一路推拉到堂屋里,姑姑执意要把钱放下。母亲却追着赶着要把钱塞回去,当母亲再次把钱塞给姑姑的时候,姑姑突然生气地说:嫂子,你要不要这钱,就是看不起我,以后我可不回娘家了。

  姑姑声音陡然提高,母亲吓了一跳,心里摇摆不定,姑姑趁着母亲犹豫不决的当头,把钱塞给床上的父亲,她一转身连颠带跑的迅速跑向门口。

  大姑走后,我妈坐在床边抹泪说:你大姑就是这样,你对她一分好,她能十倍还你。当年你姑父生病,你爸借给你姑200元,如今她借我们2000元。

  那天母亲对我说:做人要有良心,以后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你姑姑在我们难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帮过咱们家。

  叔叔家堂哥要去上技校,姑姑竟然没了他200元红包。可我依稀记得3个月前,我和母亲上门借钱,姑姑只给我我们100元。

  小姑喊了我两声,把我从记忆力拉了回来。虽然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是亲身经历过得事情,即使是岁月沉淀,也依然忘不掉。

  眼看到了中午,小姑却没有要走的打算,父母一脸尴尬却不好意思开口,我只能开口说道:小姑,我们要去舅舅家,就不留你了。

  我笑着说:不用了,我们要请舅舅家吃饭。说着我拎起地上小姑带的礼品递给小姑:我爸生过病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些东西你还是拎回去吧!

  我边说边把东西放到门口,转身去锁门,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小姑说:我去舅舅家从国道走,不顺路,就不捎带小姑了,我们先走了。

  车子启动后,父母和小姑挥手,我笑着和小姑说再见,开车去了县城吃饭。其实我们本来说好要去舅舅家,只是舅舅并不在家。

  我们临出门改主意去县城的景点逛一圈,没想到还没出门就碰到了小姑登门。我临时改主意以为父母会生气,没想到他们反而很配合。

  以前小姑经常来我们家拿东西,即使母亲有意见,父亲也会训斥母亲,小姑毕竟是自己妹妹。如今即使我拒绝小姑,父亲也不再说话。

  真是应了那句,树叶不是一天黄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凉的。如今父亲活了大半辈子,也看清了小姑的凉薄。

  最终,小姑家表妹的工作,我找了理由拒绝了。相反当年我们家最难的时候,大姑鼎力相助,如今我有了能力,自然要回馈。

  可是当年大姑帮忙的时候可并没有想过要回报,人做事不过是凭借自己的良心,如今我做事也不过是凭借自己的良心。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