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人类头被砍掉的瞬间是头觉得肉身没了还是身体感觉头没了呢

时间:2024-02-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姜文导演的经典电影《鬼子来了》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淳朴的农民马大三惨遭日本战俘花屋小三郎的砍杀,曾经的救命之恩却以惨绝人寰的方式终结。在这一震撼的瞬间,马大三的头颅在地上滚动,眨眼间,整个影片的黑白色调仿佛获得了新生,这即是所谓的“含笑九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乡亲们表现得如同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围观同胞受刑,只知道拍手称快。我们作为影片的观众,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去审视国军、日本战俘以及村民这三方的角色,而最引人关注的则是主人公马大三内心的世界。当他的头颅被砍下之后,他心中究竟会有何种感受,这是让人十分好奇的问题。

  这个场景引发了人们深思:当人类遭遇砍头之时,是头颅感觉身体的消失,还是身体感受到头颅的缺失呢?

  在谈及刑罚的残酷性时,人类的刑罚方式无疑是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类因掌握工具而建立了文明,但也正是这种文明的走向,导致了一系列残酷的刑罚工具的设计与应用,这既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对文明本身的荒谬嘲讽和残酷践踏的体现,实在是文明的荒诞性达到了顶点。

  就刑罚的设计思路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并非致残的刑罚,例如鞭打、夹棍或者刺字;第二种则是破坏人体器官,将犯人致残的刑罚,比如膑刑、劓刑、宫刑;这两种刑罚不仅让犯人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在心理上留下了创伤。

  第三种刑罚相对前两种而言较为温和,即追究已故者的罪行,重新施刑以儆效尤。这类刑罚往往施加给罪大恶极之人,伤害较小但侮辱性极强。在历史上,最可怕的刑罚形式则是第四种,即以夺取犯人性命为目的的死刑。

  所谓死刑,并不仅仅指将犯人处死,更有甚者是通过残忍的折磨让犯人死去。我们所知最残忍的行刑方式,多是为了让犯人经历长时间的痛苦。但对于遭受这种酷刑折磨的犯人,他们内心究竟会有何种反应呢?

  历史上有一位着名的死刑犯俞鸿图,据说在被判腰斩之后,仍然保持了冷静和勇气,用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七个“惨”字,这一壮举让人印象深刻。有关俞鸿图的故事是否属实尚难考证,与之相比,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遭遇更为真实而具体。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但在政变失败后,他被清军俘获并遭到凌迟处死。据传,在临刑之际,石达开表现出极度的坚强和从容,令在场者震撼不已。历史上的刑罚数不胜数,但石达开以其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即使对于清朝的官员而言,他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石,而人道主义精神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古代严刑峻法的残酷程度,只能通过历史事件来推测。在整理史料的过程中,不免会发现一些奇闻趣事,与血腥的法场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荒诞的面貌。

  在古代中国,做刽子手并不是一份光彩的职业。他们不仅在活人眼中是凶神恶煞,甚至迷信中也会受到惩罚,即使死后也难逃下地狱的命运,因此他们追求现实利益的动机非常强烈。在执行刑罚之前,刽子手通常要收取贿赂,无论是犯人的亲友还是犯人本人,都会设法给刽子手送上钱财。

  这种行贿主要是希望刽子手能快刀斩乱麻。对于付出大笔钱财的犯人,刽子手会将刀磨得锋利无比,一刀斩断脖颈间的骨缝,手法利落,犯人瞬间了结生命,犯人的痛苦也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对于付出较少财物的犯人,则会刻意使刑罚过程更加拖延和痛苦,以致使犯人经历更多的折磨,直至生命终结。

  有时候,给出足够贿赂的犯人甚至能得到刽子手的“仁慈”,刽子手会伪装行刑,表面上看似已经处决,实则只是留下一道伪装的伤口,犯人可以返回家中休养,生活不受太大影响,至多留下一道畸形的痕迹。

  这种现象在讲究人情世故的古代中国颇为常见,但若放在欧洲,则不太适用。我们所知,在欧洲,斩首一般采用的是“断头台”,这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一位医生兼议员吉约坦提议制造的一种死刑刑具,旨在减轻犯人的痛苦,符合人道主义的理念。

  讽刺的是,吉约坦医生虽然主张废除死刑,却未能得到支持,只得发明了“断头台”。1791年,法国国会通过了将斩首作为唯一合法的死刑执行方式的法案。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着名的故事,描述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被东吴将领吕蒙所杀,其首级被呈献给曹操的情节。据说曹操在打开棺材时,见关公的面容平和如常,便笑称:“云长公别来无恙!”关羽的头颅却突然睁开眼睛,张开嘴巴,头发胡须都竖了起来,让曹操吓得不轻,甚至称其为天神。

  尽管这样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神话色彩,但根据之前的分析,受刑的犯人很可能还会保留一些意识,甚至不会立刻死亡。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古代故事中的人物在受刑过程中表现得如此神秘和惊人。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成为了政敌们批斗的对象。尽管他的社会地位和科学成就备受尊敬,但他最终也因为出身贵族阶层而被判处死刑。据说,拉瓦锡在受刑前与刽子手达成了协议,希望在被砍下头颅后能尽力眨动眼睛,以证明人头被砍下时仍保留意识。这个故事展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展现出惊人的求生意志。

  同期的女革命家夏绿蒂·科黛也面临着相似的命运,被判处斩首。据传,她在头颅被斩下后仍然保持着警觉的眼神,甚至怒视刽子手,最终才在头颅被连续扇击后气绝身亡。这些故事都展示了人类在生死关头的坚韧与勇气。

  人类文明的演进不仅是对自然界挑战的壮举,同时也伴随着同类相残的不幸。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酷刑的种类也随之变化,导致更多的人死于非命。就像拉瓦锡和夏绿蒂·科黛同一党派的罗兰夫人在受刑时高呼“自由,自由,多少罪恶以你的名义而行”。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头颅被砍下的瞬间,身体已经无法感受疼痛。但对于脑袋而言,血液的失压导致颅内压力骤减,呼吸中断导致缺氧,产生巨大的耳鸣。同时,由于身体分泌的止痛激素不足,脑袋会陷入一种极度恐怖的痛苦之中。这段时间虽然极为短暂,却仿佛经历了一生般漫长。

  如今,许多现代社会已经废除了死刑,即使是未废除死刑的国家,法律也不会允许再次实施砍头刑。关于砍头的历史已经划上了句号。虽然我们再也无法体会身体和脑袋分离的痛苦,但人类对文明的追求与反思永远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