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我们通过为社区搭建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在‘圈圈相融、社志联动、共建共享’的目标带动下,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更多烟火气和人情味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并不新鲜,简单说,这个圈指的是以居住小区为中心,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日前,西安市举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会暨现场观摩会,发出创建高品质便民生活圈“动员令”。
而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提档升级,基于“社志联动”所带来的各类社会资源要素也在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带来更多积极意义。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西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安已创建了67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创机制,涌现出新一批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反响良好,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早在2021年10月份,西安市就被商务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2022年5月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创建不少于150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紧接着,继2022年西安首批创建27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后,2023年西安市又新增创建了40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值得一提的是,首站现场会来到西安高新区兰岛广场,并观摩了“一刻钟圈圈相融”主题成果展暨社区便民生活集市。现场,除了将有机特色农产品直抵社区外,还首次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志愿服务圈”“文明实践圈”“运动健康圈”“金融服务圈”“文旅服务圈”等“圈圈相融”创新成果有机结合,并开展义剪义诊、小修小补、助老便民服务、公安反诈防骗知识宣讲,集中式地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社区活力。
“中午和妈妈逛了 ‘一刻钟便民圈’的社区集市,生活物品,志愿服务进社区真是太方便啦。”深耕公益领域二十余年、曾在陕西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协会等多家机构担任志愿者的姚鲲说。
它指的是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在人力资源、工作体系、资源组合等层面的有机联动,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而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出发,“社志联动”显而易见地能够为其带来更加精准和专业化的服务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实名志愿者总数已达2.36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支。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3万余个,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设置社会工作服务站(科室、中心)约6.4万个,已有92.9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学历教育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近4万名。这些力量的壮大在困难群体救助、基层治理、儿童保护、养老服务、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已经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
专业人士也表示,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虽然在起源、发展路径、专业构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在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底层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社志联动”的赋能下,陕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衍生出了“一刻钟志愿服务圈”,旨在打通宣传、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米”,强调社区居民“既是服务的受益者又是服务的贡献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据了解,2023年8月,“一刻钟志愿服务圈”作为陕西创新纳入商务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共建共享类首个案例)”。
在省市联动下,西安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试点驿站作为首个“一刻钟志愿服务圈”互助共享驿站试点项目,成为商务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西北片区现场会”首个现场会观摩点,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中的“圈圈相融、共建共享”带来有力支撑。
随着一系列文明共建单位的主动加入,“一刻钟志愿服务圈”迭代升级出“一刻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并纳入省委文明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题材料,为社志联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一刻钟志愿服务圈”充分联动了金融为民、健康便民等公益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进西安市高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金融服务圈”圈圈相融试点工作方案》,高新区首批试点社区于今年一季度先后开展破冰会、举办各类“金融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土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还联合银行、省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协会在西安碑林区启动“一刻钟运动健康圈”圈圈相融活动,让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深入社区。
“我们通过为社区搭建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在‘圈圈相融、社志联动、共建共享’的目标带动下,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更多烟火气和人情味。”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本本文化志愿服务队李岩介绍说。(孙壹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