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条+16条:风向在变?

时间:2024-09-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批发重磅,量产震惊」的标题党将一手信号体玩得娴熟,调高了公众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阈值的当下,许多事情已很难再激起太大的波澜。

  很多争议顺着「换轨变道」的想象展开,由此而来的是大量话语泡沫——陷入「躺平VS死磕」的非此即彼概念陷阱中本就是错,认为石家庄是「飞地」则是错上加错。

  很多时候,事情转变不是从A+B猛然转为C+D,而是先调为A+B+C,然后是A+C+D,最后是C+D。

  人们回归正常生活的诉求强烈;病毒毒性降低,重症比例很低;加码防控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还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如果说,成立工作专班纠治「层层加码」「一刀切」,是将过度防疫纳入了违章之列,那接下来,人们还想看到的是:

  无需夸大一部分人短暂的不适应症,事实上,眼下需要的是「祛魅」化科普,需要的是避免动辄隔离封控,需要的是让人们看到松绑后的实际效果。

  以前很多人批房地产行业,批它暴利嗜血,批它助长泡沫,批它挤压其他类目支出、造成国民消费结构失衡。

  不是说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不是问题,而是要如知名经济学家夏斌所说的:房地产泡沫不能压,要慢慢释放。尽量避免休克式疗法。

  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允许房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等,给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松了绑。

  在此之前,从国家到地方,「稳楼市」的动作不少,或是降低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或是曲线放松限购、推出三孩补贴等,大多是刺激需求端。

  再加上之前的「第二支箭」、之后的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统一规定,涵盖信贷、发债、信托、预售资金等多维度的房企融资端支持体系,齐活了。

  现实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所谓风向去评估基本面。只不过,风向的复杂多变,又制造出了一堆误判与打脸。

  人们希望在确定性的生活里,解锁更多的信心,而不是想回趟老家却遭遇层层加码,不是交了首付却打了水漂。

  我不愿意扯什么信号,只想说,但凡是给必要的社会流动性去障消堵的,都是有价值的。开放、流动的步子,有时还可以迈得更大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