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空(kōng)中(zhōng)楼(lóu)阁(gé)可以这样理解吗?

时间:2024-02-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尽管出发前,做好了“不恐高”的心理建设;尽管直升机起飞前,学习了飞行救助的常用沟通手势、简单技术动作,穿上了自己有生以来最厚的冬衣,再套上救助专用连体保暖衣、防浸服等;尽管在直升机上升过程中,得到绞车手的反复安抚,但是当挂上绞车扣,舱门打开,该我出舱的刹那,猛烈的风吹得人鼻涕、眼泪一大把,心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学到的技术动作瞬间清零……

  “北方历来是苦寒之地,尤其寒潮过境时,海上最易出现险情。这对遇险者和救助人员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北一飞救生员杨贺说,冬天人员一旦落水,身上如果没有保暖装备,十几分钟就进入浅昏迷状态,20多分钟就会失去生命体征。

  到达第一天,当救生员谢元蕾、杨贺一边手把手教着“要求下降”“要求上升”等战术动作,以及如何使用单套、双套、担架、婴儿救援箱等救助装备,如何穿戴防浸服、救生员吊带等救生员个人装备时,一边反复叮嘱道。

  第二天8时30分,准备模拟救援作业。穿上有生以来自己最厚实的衣服,在救助装备室里加上了专用保暖连体棉服,再将身体硬挤进橘红色防浸服,再套上蓝色救生衣、戴上黄色飞行头盔,身上多了足有二十多斤重,活像个“土豆”。

  随后,“B-7327”救助机组召开飞行前协调会。机长马宏儒、副驾驶刘海洋,绞车手孔伟,救生员谢元蕾、杨贺,以及记者列队站在电子屏幕前。机长讲解了首先到本场(救助机场)做吊运作业体验,再到附近海洋牧场平台做海上吊运的要领要求,然后,谢元蕾对照5类29条起飞前检查单逐一进行了核对。

  9时,记者随机组人员快步跑向“B-7327”救助直升机,机组人员快速做起飞前准备。前舱,搜救机长、搜救副驾驶检查并打开相关仪表,并相互确认;后舱,绞车手拿着航前检查单逐一核对,检查救生员及记者的安全带,伸出大拇指确认。此时,旋翼转动,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

  飞起来了。先进行本场吊运作业。为了安全起见,直升机升到最低技术高度时,绞车手给谢元蕾挂好钩,舱门打开,救生员侧身而出,顺钢索出舱。

  到我了。当绞车钩扣在身上的一刹那,绞车手技术性地竖起大拇指,示意可以出舱时,此时心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尽管裹得全副武装,但瞬间被一股强烈的寒风刮得鼻涕、眼泪直流;双手把着绞车挂钩,脑子里一片空白,先前学的技术动作早已忘光……

  忽然,脚已着地。一双大手——先下来的谢元蕾一把接住了我,并双手推住我的后背,以免被大风推走。

  原计划给“被救者”谢元蕾带上救生“单套”,再带他上直升机的,但见被风吹得呆呆的我实在难以完成技术动作,他自己套上“单套”,并挂上绞车吊钩、示意上升而“被救”,我这个“救生员”则被他吊进了直升机。

  没多久,直升机轰鸣着来到海洋牧场平台上空,进行下一个模拟吊运动作。仍然是救生员谢元蕾先下去接应。

  在忐忑中终于踉跄着落到了平台上。还好,先前下来的救生员已做好了保护。如果是降落在大浪中上下跳动几米的遇险船上,惊险程度将几何倍增!

  “尽管提前接受了培训,但我一上直升机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像个被拨来拨去的土豆。”在体验科目进入讲评环节时,记者惭愧地说。

  “救助飞行极其专业,就拿救生员来说,没有两三年培训,是不能上岗的!”机长马宏儒表示,而且机组的5人,一旦飞起来,都肩负不同职责,每个人都全神贯注。

  在副驾驶辅助下的机长,是机组的“大脑”,救助时操纵直升机;绞车手是后舱管理员,是直升机的“眼睛”,指挥直升机拉升、下降、平移,随时观察、报告救生员作业情况;救生员是出舱具体施救人员,是救援现场的最高指挥者。

  救援现场,危险复杂。在船快翻沉时,遇险人员会非常恐慌,看到救生员会一窝蜂上来;极度恐慌的落水人员更难救,有的会抓住绞车钢索就往手上缠,有的会紧抱着救生员不撒手……

  这种恐慌下的不由自主,记者在体验中已“get”到了。当直升机旋翼一转,就啥也不知道了,所有动作完全是下意识,更何况被长时间煎熬了的遇险人员。

  “救生员就像全机组在千难万险中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那双‘手’,要和死神搏斗,需要勇敢、果断。”谢元蕾说。

  因此,在真实救助中,救生员必须成为救助现场的“权威”:尽快控制局面,通过大喊,让人员冷静,保持秩序;或用手拍打、安慰;甚至用周围的海水拍向遇险人员……

  “有一次把人救上来后回头一看,遇险船就沉下去了,那时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争分夺秒!”救生员杨贺说,救助作业就是要这么“霸道”。

  当船舶或伤病人员处于危急状态时,救助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同时,直升机在低高度悬停实施救助时,特别消耗功率,一旦动力不足以维持悬停,直升机会像秤砣一样砸进海里。因此,悬停作业时,机长时刻都做好增速复飞的准备,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为最大限度保证救助直升机和全体机组安全,会随时考虑切断钢索,救生员可能会落在船上或者海中……

  就这样,肩负着守护连云港以北26万平方公里水域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神圣职责的北一飞,自组建以来,在极其恶劣的飞行和作业条件下,在生死线上屡创奇迹:执行救助任务2106起,使2563名遇险人员绝处逢生;高效救助海岛危重伤病员779人,在内陆抗洪救灾任务中营救被困“孤岛”人员237名……被人民群众誉为“北海神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